1. 情绪抑郁,胸胁胀痛,善太息——舒肝丸
【适应】疏肝和胃、理气止痛,适合肝气不舒导致的胃脘疼痛、嗳气反酸,尤其适用于因情绪波动引发胃部不适的人群。
小提醒: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腻食物。
2. 心烦不寐,惊悸多梦,心火亢盛——朱砂安神丸
【适应】镇心安神、清热养血,用于胸中烦热、心悸不宁、失眠多梦,适合心火旺盛型失眠患者。
注意:含朱砂,不宜久服,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。
3. 焦虑烦躁,头晕耳鸣,更年期综合征——坤宝丸
【适应】滋补肝肾、镇静安神、养血通络,适合妇女绝经前后肝肾阴虚引起的月经紊乱、潮热多汗、烦躁不安等症状。
搭配建议:配合适当运动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。
二、皮肤与上火问题类
4. 皮肤疖肿,红肿热痛,热毒蕴结——连翘败毒丸
【适应】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,用于脏腑积热、风热湿毒引起的疮疡初起、红肿疼痛,可搭配蒲公英泡水增强疗效。
禁忌:孕妇禁用,服药期间忌辛辣、鱼腥食物。
5. 口舌生疮,牙龈肿痛,胃火炽盛——清胃黄连丸
【适应】清胃泻火、解毒消肿,针对胃火上炎导致的口疮、牙痛、咽喉肿痛,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。
6. 风疹瘙痒,疹出色红,过敏性皮炎——防风通圣丸
【适应】解表通里、清热解毒,用于外寒内热、表里俱实引起的恶寒壮热、风疹湿疮,适合体质壮实的过敏患者。
用法:根据症状轻重调整剂量,建议饭后服用。
7. 手足癣,皮肤瘙痒,真菌感染——癣湿药水(外用药)
【适应】祛风除湿、杀虫止痒,用于鹅掌风、灰指甲、湿癣、脚癣等,外用涂擦患处,注意避免接触眼睛、口腔等黏膜处。
三、脾胃与消化类
8. 胃脘隐痛,喜温喜按,脾胃虚寒——温胃舒颗粒
【适应】温中养胃、行气止痛,适合胃脘冷痛、腹胀嗳气、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寒症状,用温开水冲服,早晚各一次。
9. 食积气滞,脘腹胀痛,便秘——木香槟榔丸
【适应】行气导滞、泻热通便,用于湿热内停、赤白痢疾、里急后重、胃肠积滞,可促进胃肠蠕动,缓解便秘。
注意:年老体弱者及孕妇慎用。
10. 肠鸣腹泻,五更泄泻,脾肾阳虚——四神丸
【适应】温肾散寒、涩肠止泻,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,症见肠鸣腹胀、五更溏泻、食少不化,晨起空腹服用效果更佳。
11. 恶心呕吐,嗳气反酸,胃气上逆——胃苏颗粒
【适应】理气消胀、和胃止痛,用于气滞型胃脘痛,症见胃脘胀痛、嗳气、情绪郁怒时加重,建议饭前服用。
四、肾虚与腰膝问题类
12. 腰膝酸软,畏寒肢冷,肾阳虚衰——右归丸
【适应】温补肾阳、填精止遗,适合肾阳不足、命门火衰导致的腰膝酸冷、精神不振、阳痿遗精,中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。
13. 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肾阴虚——知柏地黄丸
【适应】滋阴降火,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潮热盗汗、口干咽痛、耳鸣遗精,适合熬夜、阴虚火旺的年轻人。
禁忌: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。
14. 骨质疏松,腰背疼痛,肝肾不足——骨疏康颗粒
【适应】补肾益气、活血壮骨,用于肾虚兼气血不足所致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,症见腰背疼痛、腰膝酸软,可搭配钙剂协同增效。
五、感冒与呼吸道类
15. 暑湿感冒,发热头痛,胸闷恶心——暑湿感冒颗粒
【适应】清暑去湿、芳香化浊,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、胸闷呕吐、腹泻便溏,夏季空调房受凉后服用效果显著。
16. 咳嗽气喘,痰黄黏稠,肺热咳嗽——橘红痰咳液
【适应】理气祛痰、润肺止咳,用于感冒、咽喉炎引起的痰多咳嗽、气喘,糖尿病患者可选择无糖型。
17. 咽喉肿痛,声音嘶哑,急性喉炎——铁笛丸
【适应】润肺利咽、生津止渴,用于阴虚肺热津亏引起的咽干口燥、声音嘶哑,含服可使药物缓慢吸收。
六、妇科与气血类
18. 月经过少,经色紫暗,瘀血阻滞——益母草颗粒
【适应】活血调经,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、产后恶露不绝,月经前一周开始服用,可改善经量少、有血块的症状。
19. 带下量多,色黄质稠,湿热下注——妇科止带片
【适应】清热燥湿、收敛止带,用于慢性子宫颈炎、子宫内膜炎引起的湿热下注、赤白带下,治疗期间保持外阴清洁。
七、其他常见小毛病
20. 耳鸣耳聋,头晕目眩,肝肾阴虚——耳聋左慈丸
【适应】滋肾平肝,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耳鸣耳聋、头晕目眩,适合长期耳鸣的中老年患者,需按疗程服用。
最后想对大家说
中成药虽为常见药物,但需严格遵循“辨证用药”原则。不同症状、体质对应不同药物,切不可随意替代或滥用。若用药后症状未缓解,或出现不适,应立即停药并就医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